关于参加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级研修班的通知
发布日期: 2016-11-11 11:25:58点击量:1193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举办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级研修班的函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根据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人社厅函〔2016〕92号),“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高级研修班已经人社部批准,由浙江工业大学承办,于2016年11月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修内容
(一)围绕“中国制造2025”实施和“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分析研讨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带给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二)结合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的技术进展,重点讲授与分享创新设计、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进展;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及其应用;机械装备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两化融合创新推动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方法和成果。
(三)实地考察调研杭州云制造和智能制造相关园区与企业,与企业专家交流推进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实施的做法与经验。
二、研修方式
邀请国内机械设计与智能制造领域知名专家担任高研班主讲人,采取主题报告、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现场考察、研讨与交流等形式开展研修。
三、研修对象
全国机械装备行业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共70人(每个单位原则上1-2人,报名额满为止)。
四、研修时间和地点
(一)研修时间:2016年11月20日至11月25日,为期6天,11月20日全天报到,11月25日结业返程。
(二)报到地点:浙江翔园宾馆(杭州市德胜路235号,电话0571-88310888)。
五、报名方式
请各有关单位尽快确定参加人员,并于11月5日前将加盖公章的报名回执传真至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或将回执扫描件发送电子邮件至jdxyky@zjut.edu.cn。
六、相关要求
(一)请参加研修人员根据工作实际,撰写1篇与研修内容相关的论文或交流材料,于研修报到时提交(纸质、电子版各1份),电子版材料发至jdxyky@zjut.edu.cn。
(二)研修人员修完规定课程,经考核合格,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高级研修项目结业证书》。
(三)研修人员往返交通费用自理,不收取研修和食宿费用。请研修人员带好身份证并在报到时提交2张1寸近期免冠照片。
七、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方珠芳
电话: 13867484139 0571-88320232
传真: 0571-88320130
邮箱: jdxyky@zjut.edu.cn
2.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技处陈彬
联系电话: 0571-87056712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 研修目的
为积极响应 “中国制造2025” ,在装备制造行业推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技术,促进两化深度融合,推广有效的经验和模式。根据人社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2016年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人社厅函〔2016〕92号)安排,定于2016年11月在浙江工业大学举办“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高级研修班。
二、 研修内容
(一)围绕“中国制造2025”实施和“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分析研讨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带给企业的机遇与挑战。
(二)结合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的技术进展,重点讲授与分享创新设计、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进展;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及其应用;机械装备可靠性设计、优化设计方法与应用;两化融合创新推动智能制造等方面的方法和成果。
(三)实地考察调研杭州云制造和智能制造相关园区与企业,与相关企业专家交流推进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实施的做法与经验。
三、 研修对象及报名方式
研修对象:本次高研班研修人员为全国机械装备行业相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机构的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
报名方式:请各省(区、市)尽快确定参加人员,并于11月5日前将加盖公章的报名回执传真至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或将回执扫描件发送电子邮件至jdxyky@zjut.edu.cn。
四、 研修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6年11月20日至11月25日,11月20日全天报到,11月25日结业返程。
地点:浙江翔园宾馆(杭州市德胜路235号,0571-88310888)。
咨询电话:方珠芳老师,13867484139,0571-88320232
五、 教学安排及师资介绍
(一) 教学安排
时间 | 课程内容 | 授课专家 | |
主持人:计时鸣 | |||
21日 周一 | 上午 8:30-9:00 | 开班式,合影留念 | |
上午 9:00-11:30 | 主题报告1: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 | 谭建荣院士 | |
下午 14:00-17:00 | 主题报告2:智能制造的关键技术与进展 | 尹周平教授 | |
22日 周二 | 上午 8:30-11:30 | 机器人技术及其创新应用 | 计时鸣教授 |
下午 14:00-17:00 | 增材制造技术及其应用 | 姚建华教授 | |
23日 周三 | 8:30-17:00 | 实地考察:云制造和智能制造相关园区与企业(企业专家报告) | |
24日 周四 | 上午 8:30-10:00 | 机械装备可靠性设计 | 潘柏松教授 |
上午 10:10-11:40 | 以两化融合创新推动智能制造发展 | 赵燕伟教授 | |
下午 13:30-15:00 | 机械装备优化与创新设计 | 梁利华教授 | |
下午 15:10-17:40 | 分组专题研讨 | ||
25日 周五 | 上午 8:30-10:20 | 学员交流发言 | |
上午 10:30-11:30 | 结业式 |
(二) 师资介绍
1、谭建荣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浙江大学工程与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工程图学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机械工程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04)专项咨询委员会成员、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专家委员会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与工程学部咨询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机械学科评审组成员。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领域的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
2、尹周平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数字制造装备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委员、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973、863等国家级项目,在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复杂产品数字建模与精密测量、RFID技术与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1项,获省部级奖励5项,荣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全国优秀 博士后”、“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青年科技成就奖”等学术荣誉。
3、计时鸣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工业大学机械类虚拟仿真国家级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原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光整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磨粒加工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机器人产业技术联盟副理事长、浙江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协会副理事长、杭州市“机器换人”与机器人技术产业发展联盟副理事长。主要从事机电系统控制、智能制造、机器人技术研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优秀奖,中国专利奖优秀奖。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4、姚建华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运河特聘教授,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执行院长,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先进制造研究院院长,浙江省高端激光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科技部国际合作基地能源装备特种技术中心主任,浙江省激光绿色制造国际合作基地主任,浙江工业大学激光加工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激光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热处理分会常务理事、高能密度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光学学会激光加工委员会常务委员、全国光辐射安全和激光设备标委会大功率激光应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分会副理事长、热处理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机械联合会热处理分会副理事长、浙江省机械联合会焊接分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高能束特种加工与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研究,主持NSFC-浙江两化融合联合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科技部支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浙江省重点国际合作项目,浙江省重点科研项目,省基金等科研项目。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5、潘伯松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浙江工业大学温岭研究院院长,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带锯床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专家服务组首席专家,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分会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专业委员会理事。主要从事智能制造装备研发、机器人技术、可靠性设计方法、设计理论与方法学等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和参与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计划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企业项目等科研项目50余项,在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机器人、数控机床和数控带锯床等制造装备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2009年11月~2010年5月在美国密苏里科技大学做访问学者。
6、赵燕伟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获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重点资助。兼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可拓学专委会副主任、智能制造专委会常务理事、智能CAD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自动化专委会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制造技术专委会常务理事等。美国密歇根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目前从事复杂装备智能设计、可持续设计、可拓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智能制造系统与优化调度算法研究、面向数字制造/云制造/集成制造的智能交互机器人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余项、获浙江省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一、二、三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共9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3部。
7、梁利华
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浙江工业大学-美国Fairchild半导体公司微电子封装联合实验室主任,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海军总装备部采购入库专家,浙江省风机标委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基础力学与工程应用协会副理事长,浙江省力学学会固体力学分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高端智能机械装备开发、机械CAE技术和微电子封装技术、机械可靠性设计等。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军工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重点优先主题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在科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共出版专著3部。获得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浙江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
2016年8月